艺术家
  • 桑火尧
  • 南溪
  • 田卫
  • 陈海燕
  • 井士剑
  • 李秀勤
  • 韩冬
  • 王凯
  • 张浩
  • 管怀宾
  • 孔国桥
  • 吕德安
  • 章之珺
  •  

     

    文/ 

     

    國橋的銅版畫就如一本書,一部與印刷相關的思想追問的書。
    中國是印刷古國,早期的印刷術導源於古代碑刻的捶拓和印璽的技藝。南宋時,當西方還處在手抄傳本的時候,古城臨安已經流行精美的印刷書籍,並在今天眾安橋一帶形成繁忙的書肆。瓦子勾欄與書行書肆連綴成了古最早的文化產業,從此勾劃出一個個朝代的興榮衰亡,一代代學者書者的心靈夢想。

    國橋在他的博士論文《“在場”的印刷》中,評敘與版畫糾葛在一起的印刷工藝的歷史現象,並凝重地審視這種“工藝化”的歷史敘事中版畫與版畫人之間的“斷裂”。如何讓版畫藝術在現代印刷技術的種種“關懷”中返回“生活世界”,返回生活的“在場”之中,是國橋在這篇當屬中國歷史上關於版畫藝術的第一批博士論文的主題。

    國橋採用了書頁的方式,切入他的藝術創作。書、印刷、版畫,這一系列關於拓印的歷史產物,被聚集在國橋的關注之下。國橋所要追問的一如他的論文中的思考:如何消解書、消解公共閱讀催生的技術化傾向所帶來的“生活世界”的隔膜;如何讓版畫從日益科技化的印刷技術的沉淪中,返回活生生的個性生命的思考。國橋的方法是用圖文相交疊的方式,讓文與圖如筆記手寫一般地,涓涓流出,仿佛信手拈來,帶著鮮活的墨蹟,甚至著意保留修改的塗痕。

    無論文或圖,國橋都給予了很強的書寫性,或者說,他讓圖和文都如書寫般地傾出。正是這種書寫,讓版畫之“版”得以轉化其與生俱來的間接性,還原而為與印製過程相伴相生的“現場”。這種書寫從某種意義上“顛覆”了版畫印製的技藝隔膜,使其成為“視之像”的從心而出的直接通道。這種書寫有不周與破綻,有塗改和偶發,正是這些不周與偶發,成為國橋“書頁”中最為感人的地方。

    國橋的“書頁”擁有一個總題:“口述歷史”。口述是即時的,口述的歷史帶著口述者的“在場”之感,即時地記錄其種歷史追問。國橋的追問相當宏闊,從歷史到生命,從語言的牢籠到超真實的衝破,從凝視中的“巴比塔”到微茫的“哀歌隊”,從氾濫的虛無到“乾涸的唯物”,幾乎遍及了當代青年的犀銳的思想觸角。“書頁”的圖文敘事同時採用兩種圖像的蹤跡:一種是公共閱讀的歷史性圖像,那幾乎是一個時代標誌式的符號空間;另一種是草圖或筆記式的書寫印痕,那是個人的閱讀面對時代符號所撞出的火花。在這裡,國橋將個人的閱讀放置在時代圖像背景之上,並不失時機地形成一種交疊的“視痕”,這種交疊的“視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代閱讀中的生命鏡像,甚至是被公共閱讀所掩蔽的個人心像。那隱秘的個人心像往往瞬息即逝,只有在與閱讀密切相關的生活世界中,才能把握。那前一種的符號空間是圖像的輸入,那後一種的火花則是不期而遇的視像的輸出,這輸入和輸出都採用如“寫”的方式,其根蒂處呈現的是時代閱讀的活脫脫的生命活體。國橋的《口述歷史之思想的膜拜者》中有一段文字:“當思想成為一種“思想”,歷史成為一種書寫,我們的膜拜又是什麼?”版畫之版是反像呈像,這種反像絕不是某種既定的正像的影子,我們思考和敘述的也絕不是某種歷史的簡單重複。

    那文的上方懸著一幅圖像,那是一層層蕩開的漣漪?抑或是如牆如緯的禁錮呢?那文與圖相互交疊和撞出的質疑和追問,是否正是思想的活的動源?

     

                                                 2007116